第二日,米三便跟着杜一鸣在这广州城了转了起来。
这大陆的市集可真是热闹啊,米三在这里看的目不暇接,来了好几个月,他还没有正儿八经的出来逛过呢,毕竟搞地下工作,事情没搞定怎么敢出来套头露面呢。
虽然东万律也有二三十万人口,但是又怎么能跟广州城这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相比。
虽然平日里也匆匆撇过几眼,可亲身来逛上一逛,还是颇有种出乎意料的感觉。
来往的人群大都带着斗笠,撑着长杆,缓缓的行走在河流中间,挑选自己属意的东西,是不是的还与商贩老板因为价格而低声争论起来。
数十上百只小舟,载着人或物,密密麻麻地停放在这河流交汇处,河流两旁的树木成为了最好的停船标记,中间的河水肉眼可见地缓缓流淌着。
站立在岸边,看着那河边树下影影绰绰的小船,以及各色人等,没有嘈杂叫卖声,只有低沉的争论声,以及盘旋在天空的小鸟叫声。
这是一个在兰芳国少有的水上集市,非常的像后世的威尼斯水城。
“米先生,不知有没有兴趣去船上看看风景呀。”杜一鸣身边的传译侍卫传话道。
微微瞥了一眼旁边的大船,米三就直接登上了船只,一起的还有米虎以及杜一鸣的传译侍卫,其他的则另有一艘船只,尾随而来。
登上船只,仔细一看,河面上满是落叶,船只轻易地破开飘浮于河面的浮萍,随着河下的暗流,而流动着,宛若自动一般,甚是有趣。
河流两边,那些船只有序的停靠着,似乎每个大树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记号,甚至,有艘荷兰帆船正在与另一艘船上的商贩争论着。
荷兰商船上的是一位荷兰人,金色卷发,散落在头上,操着一口蹩脚的汉语和摊贩争论着,似乎是在为价钱而争论。
结果不出所料,荷兰人还是以他满意的价格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但是商贩也是一脸喜笑颜开的样子,看来他也赚了。
见此,杜一鸣笑了笑,商业果然只有流通才有价值,这不正是最好的表现吗。
“你看,这样的场面多么的好,这正是商业的价值所在呀。”指着这些船只,杜一鸣开始打起了手势,旁边的传译侍卫也同声翻译了起来。
作为一名商人,稳定而有秩序的场景是他最为喜欢的。
“汉人、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和睦而处,此为何也?利益尔。”
广州城作为清王朝禁海令之后唯一一个能够大规模通商的口岸,可以说是得天时地利。
自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洪任辉事件的爆发,乾隆宣布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三个海关下辖口岸不再对西洋船只开放,只留下粤海关允许西方人贸易,对于南洋贸易,并不受此局限。
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口通商”。
此后闭关政策更加严厉,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这种不合理的政策成为了矛盾的焦点。
清中期废弃了明末至清初以来形成的传统主动海防观念,抑止了中国的海洋贸易,抑制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但是这也造就了广州这样一个中西交汇的重要城市,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在此之前,除了明代嘉靖前中国官方与诸国进行不对等的朝贡贸易以外,中国始终是以民间私商贸易的姿态示人。
汉人的船只中,摆放着瓷器、布料、精美的饰品,乃至于稀有的书籍等,可谓是西洋人来此苦苦追求的财富与智慧。
而那些西方人的船中,则是一些眼镜、怀表、象牙、宝石、珍珠等在那时的人看起来很稀奇的玩意,也是人们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