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一个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相反他是有一番政治抱负的读书人。杨慎在思考,朱厚熜今天这是随便说说的,还是真的有什么想法。
那些大臣为什么愿意和皇帝多接触。
就是希望在皇帝的一些细节当中,判断皇帝的想法。越是懂得皇帝的思维,越能够“谄媚”皇帝,获得皇帝的重用。杨慎虽然不愿意这样,但不由自主的也会这么考虑。
“杨师,朕是真的很好奇大明之外的国家民族。朕希望在国子监专门成立,培养这方面人才的机构。在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之外,在设一个,就叫外学。要做的比四夷馆还要好。”
“杨师,你有兴趣吗?”
杨慎迟疑。
杨慎内心当中,非常愿意继续做学问。收集其他国家的那些书籍、文化,杨慎也是比较愿意的。但杨慎又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他还有很多政治抱负。
如果他去国子监,负责这样的事情,以后再想要跳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朱厚熜笑着道:“杨师,你要是有兴趣,回去之后就写一份条陈递上来。若杨师有意,朕就命杨师担任国子监司业,专职此事。若有成果,杨师可以去鸿胪寺,和诸藩亲自接触一下,处理一下诸藩事宜。有了实际经验,回到国子监就更能够懂得如何办学。”
“臣回去定当认真思考。”
杨慎毕竟是官宦世家出身。
朱厚熜这么一说,杨慎大致明白朱厚熜的意思。朱厚熜要自己去国子监,担任正六品的司业,打造这个所谓的“外学”。等自己干几年有了成果之后,就让自己去鸿胪寺,应该是让自己担任从五品的鸿胪寺少卿。等有了一些经验之后,就会让自己回到国子监,到时候应该是给自己一个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也就是说到时候自己就是小九卿的一员。
朱厚熜给杨慎规划的,是一个康庄大道。四十来岁就是小九卿之一。当几年国子监祭酒之后,以杨慎的才子名声,很容易掌管翰林院。
又或者如果不去翰林院,完全可以去担任鸿胪寺卿,这可是正四品。再往上走,其实有很多办法。可以去詹事府,也可以去督察院。或者挂个翰林学士的名号,很容易就能够成为正三品的礼部侍郎。
不过这个事情杨慎真的需要考虑。
“朕等杨师的回答。朕希望杨师可以成为博古通今,知晓海内外的大才子。未来能够成为朕的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