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李,卫人又来送礼,至卫夫人处。”
“夫人那里有没有?”
“有的。”
“那就行,有就不用去管。卫人想要送什么就送什么,豆子的娘家人来看望她,难道还不允许啊。”
“是!”
卫郑的战争升级就在一个月前,双方陈兵阳武、南燕,河南濮水两岸,到处都是兵站、岗哨,战场犬牙交错,大概是受了第二次逼阳之战的启发,两边土木工程的水平明显大幅度提高。
技术还是那个技术,但脑洞不是那个脑洞。
马面修好之后,原本就是架个弓箭手,现在不一样了,三到五个弩手是必须的,反正箭矢不要钱。
双方工事的修建效率,也大大提高,因为工具便宜而且量大,还相对耐操。
都是铁器工具,坏了再重融重铸就是,这活儿有人包干。
因为打得有点激烈,导致附近晋、宋的边地也受了影响,一些蛮夷部落,直接被清剿得叫爸爸,这种阵地战、堑壕战、消耗战,对人力的需求就是个无底洞。
填多少人进去都不够,但只要能打赢,什么都好说。
实际上很多新掺和进去的士卒,都忘了两边最开始是为了啥而战的。
打着打着,就一个念头,不弄死对方自己一口气不会顺。
战事升级,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郑国因为背靠周国、晋国,又有一些交情在,从晋国韩氏那里拉来了援助。
这一笔国际援助,让郑国号召了一批烂命一条的戎狄部落。其中也有鄋瞒人,不过卫国那边,同样也有鄋瞒人。
也不知道是谁传了个消息过去,说是千乘邑高氏,准备搞鄋瞒人,这让鄋瞒五部相当的紧张。
可这年头蛮夷想要再捞着点先进武器装备还有粮食,难度系数不小,卫人说只要帮我打仗,好处大大地,长狄鄋瞒五部,一咬牙,就跟着卫人前来作战。
两边很诡异的状况就出现了,炮灰打炮灰,炮灰同出一脉,是自己人。
主力打主力,主力也同出一脉,也是自己人。
这让宋国“劲草”戴举关起门来之后,带着宋国人疯狂嘲讽卫郑两国。
当初还看他宋国的笑话?
现在看看谁才是笑话!
“闪电战”打成“拉锯战”,这不是卫国郑国双方的初衷,期间入夏休整之时,双方又试探性地发动了几次冲锋,都都是以失败告终,双方仍旧僵持在了河南这一块。
没办法,不休息一下不行,夏粮要收啊。
两国的夏粮规模不太一样,此时卫国的地盘,有一部分严格地来说,叫做河东,在黄河以北的,叫做河内。因为此时的黄河下游走向,并非是自西向东,而是自西南而向东北。
黄河的入海口,此时在燕国的势力范围内,而并非是齐国。
在夏粮收上来之后,卫郑双方的打算,不外是做最后一次努力,以期决战。
决战的时间,怎么看也是在秋收前后,那么不管胜败,一个冬天过去,总能喘口气。
不过既然都有了这样的打算,肯定是想要赢,而不是想要输。
两国为了拉拢国际势力,派出了大量使者外出引援,除了老牌势力强国大国,像李解这种爆发式增长的地方强权,自然也是重要的引援对象。
卫国相较郑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公主姬豆子在给李解做小老婆。
这是个极好的门路,卫国利用得好,光土工作业都要比郑国强得多。
淮中城夏粮入库入仓的当口,卫国人以探望公主的名义,前来淮中城活动。还玩了点小花招,给姬豆子送娘家贴补的时候,还顺带给美旦准备了一份。
卫国人并没有因为美旦出身低微,就无礼小视,反而姬豆子有十匹布,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