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缴,进行藏私,只要躲得过搜查,一切都好说。
躲不过,没收战利品的同时,还得降低待遇,甚至清退出队伍,下放到更低一层的武装序列中。
讲白了,打赢了拿战利品,这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这个分配权,并不在士兵们手中。
除非是出现了特殊情况,比如说孤军在外,那么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事后详细撰述报告,能解释清楚的,一应解释清楚。
否则,规矩定下来,的确是用来打破的,但一般人没这个权力。
“乌牛河?”
居巢邑现在的状况,也是大建,然后实行军管配给制。
因为没有搞大屠杀,居巢邑的土著对淮水伯府的信心还是相当的足。几经阐述政策过后,居巢邑的土著们,跑不掉的都接受了军管配给制。
能跑掉的大户,那当然是去淮中城享受更好的城市服务。
都是军管配给制,淮中城和居巢邑,显然是两回事。
淮中城主要是防止底层暴乱,在城市生活区中,还是有一定的自由市场的,而且相当的繁荣。
因为“千金宴”的缘故,淮水伯府的后厨,成了整个淮中城的都市传说,也让淮中城的食肆、酒楼,居然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了起来。
铁制厨具、炊具的推广,加上各种新奇餐具的应用,本地土著可能还没办法大肆消费,但是外国商人、贵族、雇佣兵,都是分别占据了高中低的餐饮市场。
规模不大,但影响不小。
因为这三种职业,天然地都会带动餐饮业背后更大的产业市场。
调味料的品类之中,哪怕只是一种,只要找到了正确的使用方法,就是金山银海的长久买卖。
所以哪怕是军管配给制,淮中城的餐饮业规模也不大,但码头交易市场的规模,却完全不小。
淮中码头有一个堆场仓库,就是专门存放调味料和香料的。
其中一款尤为金贵,就是花椒。
花椒树在吴国并不多,但是在楚国就相当的多。
在花椒还十分稀有的年代,一斤花椒,就等同于一斤黄金。
而花椒的特殊香味,又能掩盖许多臭味,通过特殊的制作方法,就能当做类似“香水”的美蓉美妆用品。
只是随着战争规模的升级,楚国的几种花椒,都流传到了外国,吴国也有两款花椒,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培育,优质的花椒树也有两三丈那么高。
但李解手头,并没有多少花椒树,这些金贵的调味料、香料,都在老世族的手中掌握着。
李解大部分时候,都要从他们手中购买,又或者在楚国人那里购买,甚至还会巴国、蜀国的马帮商人手中,进行交易。
这一次,从淮南送来的消息,却让李解有点小惊讶。
因为建制龙舒县之后,沙哈就开始派出了探险队,除了要把附近的野人聚集起来重新整编之外,还要探明地形,为将来出入大别山作准备。
毕竟大别山之中,还是可以有穿梭的小道,伐楚这种事情,越是出其不意,越是效果斐然。
探险队开辟了一条崎岖山路之后,居然在一处河谷,找到了一片花椒林。
这片花椒林,显然是人为栽种的,当地土著口音比较古怪,有群舒的腔调,但更多的还是楚音。
不过不管怎么回事,这片在乌牛河旁的花椒林,就成了李解的产业。
顺着乌牛河,探险队顺流直下,发现流水是由南向北,河流并不宽敞,河滩还多有乱石,只能通行竹排、木筏、小舟,大一点的舟船,就有触底的风险。
但是为了测绘大略地形图,探险队还是顺流而下,结果发现乌牛河虽然九曲十八弯,可沿途并不险峻,最终汇入一处洼地。
而这处洼地南北两侧,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