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的精神又恢复了,大家重新斗志满满地开始干活。不到太阳落山,就按蒋钦的要求把窑洞挖好了。
于奇正把蒋钦单独留下来,用树枝在地下比划着,表达自己的思路。
今天这个窑洞向内开挖的深度,大约是丘陵直径的四分之一。
于奇正的想法是,把这个丘陵做成一个群窑。
除今天这个窑洞外,再从另外三到四个方向开挖。
相当于把整个丘陵半掏空,所有的窑洞在丘陵的中部会和。这样,每个窑洞既可以单独操作,又是一个整体。
这样子的话,操作人员可以从专用通道进去,对其中任意一口窑操作。这样就具备了单次产量成倍增加的能力。
蒋钦惊呆了。自己烧了一辈子窑,别说没见过,甚至从来都没往这方面想过。尽管还有些技术难点,但从总体上来看,是完全可行的。
主要的难题在于每个配套工序的速度都要能跟上。比如,就算你的窑洞可以同时烧一万口砖,但是每天的泥胚产量只有一百块,再大的窑洞也没有意义。
于奇正点点头,继续拿着树枝在地下划着。
取土、晒土、和泥、制胚,虽然对成砖质量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
在窑洞门口由远到近分为四个区,将这四个工序流水作业,等到制胚环节时,就非常接近窑洞的距离。
制胚区域内,由木匠在一个大方框内制作出同等规格的小格子。大方框的四个角上分别用一个工人来捣实泥胚。
整个砖窑采用流水线作业,每个工人都只是做自己这个环节的事。
制砖最核心的技术在于火候的把控。其他环节只需要在旁边监督,到入窑、熄火等关键工序由蒋钦父子进去操作,别人也就偷学不到他的技术了。
接着,将成品的质检,废料、次品的处理,运输损耗等都分别一一列出。
蒋钦突然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