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教子(2 / 4)

日月永在 煌煌华夏 5481 字 2020-07-31

安,民生的恢复总是很快的,陛下也不用过于忧怀。”

“唉。”

朱允炆叹了口气,又是恨声道“自北平南下至今也有数百里了,沿途府县城郭破败不堪,城外村庄也是寥寥之数,哪比得上南直隶处处鸡鸣狗叫,欢歌笑语,都怪该死的蒙元蛮夷!”

砰的一声,朱允炆一掌拍在身旁的几案之上。

蒙古灭金,屠河北数十城;征西夏,更是沿道屠数千里之广,攻四川,屠的四川全省仅剩下一万余户!

以至于忽必烈立国之后,不得不迁湖北实四川。

一百年的元朝江山坐下来,河北这块土地上的丁口繁衍仍是慢的可怜,亏得忽必烈拿张弘范换了伯颜,这个大汉奸起码还有点人性,灭了南宋之后鲜有屠城之举,江南的汉族得已活了下来。

龙凤元年,江南各省割据,已是从实质上脱离了元朝的统治,军阀混战,太祖异军突起,东征西讨克定南方,面北称帝立国大明。洪武元年北伐,一年的光景便统一南北,廓清帝宇。

这才给了河北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

“这几年朝廷一直施行赤字经济,成效还是巨大的。”

朱允炆有心说给一旁老实坐着的朱文奎听,主动讲起了国事。

“国库和朕的内帑,虽说这两年一直入不敷出,寅吃卯粮,但国穷而民富,大量的财富自国库转移到百姓的手里,使得普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大量贫农得以吃饱穿暖,刺激了生养。

加上商贸发达,此番漠庭又勘平,料想不要几年的光景,北平这座军事重镇就会成为北方第一繁荣大城,毕竟他临近平津,距离朝鲜近,加之南北这条京道和大运河。

山西各省的煤运都要走北平中转,一旦北平繁华起来,商人趋之若鹜的同时也会大量的工作岗位,河北就会渐渐变成一片热土,吸引更多在南方只能混个温饱的百姓、工匠北上。

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朱允炆又念叨了一大堆,主要还是为朱文奎分析内阁的政策,也不管小家伙能听懂多少,总之是一股脑的填鸭式传授。

“最近再看什么书。”

讲完了国策,朱允炆便岔开话题,问道朱文奎。

“回父皇,儿臣这段时间在看二十一史。”

二十一史?

朱允炆错了一下神,来了兴致的问道“怎得想起看史书了,史书可是乏味无趣的紧。”

朱文奎老实回答“史书虽然乏味无趣,但有道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观历朝历代之政,感悟颇多。”

“有出息。”

朱允炆只觉心怀大慰,伸出手揉了揉朱文奎的脑袋,表扬起来“说的没错,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既然如此朕便考校你一番,若你将来做了皇帝,该如何施政啊。”

车厢内的气氛陡然严肃起来,几个媳妇都看向了朱文奎,同时还偷摸的瞄向朱允炆。

谁都没有想到,年富力强的朱允炆竟然会毫不忌讳的考校儿子这种问题。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朱文奎谨慎对答,说着自己的想法“儿臣观历代之政,汉承文景而强,唐承贞观而盛,我大明想要国富民强,也当施宽仁之政。”

“嗯。”

朱允炆颔首,一步一步的引导道“有道理,天下人夸朕的建文一朝远迈汉唐,实则承洪武大世之余荫罢了,非朕之功也。那朕再问你,可知缘何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就可以缔造盛世呢?”

“因为轻徭薄赋之下,民力便可渐渐复兴,百姓吃饱穿暖则子孙绵延,丁口多了垦的田也就自然多了,田多则粮税多,长此以往,国富民强自然盛世不远。”

朱允炆笑起来“哈哈,可以可以。”

收住笑声,不住点头赞许,继续问道“那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之后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