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大战将起窝里斗(2 / 4)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399 字 4个月前

范致虚仅仅做了两个月太宰,便因实在处理不好国事还尽捅娄子,而被头大不已的皇帝赵桓罢免了。

接替范致虚成为首相对吴敏乃是主战派。

在同宋两国才签署停战协议正携手展望美好未来的大背景下,吴敏为太宰这个任职安排本就只是权益之计。

其后,自认看懂了皇帝真实意图的臣子们就反复上书,弹劾主战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李纲。

李纲已经被逐出朝堂,弹劾其人既是痛打落水狗的必然之举,也是为了牵出与其穿一条裤子的吴敏,最终还是为了彻底将主战派赶下台。

吴敏历经赵佶、赵桓两朝,常年在中枢出任要职,见多了大臣们的起起伏伏,自是非常清楚大宋朝堂争斗倾轧的残酷性。

其人就算自己不恋栈首相之位,也不敢轻去,必然要想尽办法保住李纲。

偏偏这李纲着实没法让人省心,其人到淮南没有多长时间,就搞出来大事。

颖州在行政上属于京西北路,不在淮南路宣抚使司治下,为了逼迫李成就范,朝廷才将颖州、蔡州和信阳军三地军队调动之权配属给李纲。

正常情况下,就算要杀人立威,也是在淮南路随便挑个没眼色的军将杀掉得了。

但李纲这死犟的性子就是不改,偏要杀掉驻地在颖州却对朝廷威胁最大的胜捷军统制焦安节。

结果,引发了李福造反的一堆烂事。

颍州乱兵入淮之初,吴相公还能勉强压得住。

但等到李福坐大,祸乱半个淮南路后,不仅处在平乱第一线的李纲因无力平乱而考虑一死以谢天下,远在临安朝堂之上的太宰吴敏也极为难熬。

言官多次弹劾李纲为军功而擅杀武将致民生涂炭无果后,便将火力对准了首相本人,一时间弹章堆成了山。

离首相之位已经不远的门下侍郎耿南仲也密奏天子,言“吴敏有党”。

耿南仲是少数能得皇帝真正信重的潜邸重臣,其人的弹劾非同一般,而“有党”之语更是极其毒辣,乃是戳中赵桓的隐刺。

就在赵官家下定决心免掉吴敏首相之职时,淮南路宣抚使司却不合时宜地送来了韩世忠阵斩李福尽逼降乱军的捷报。

言官们之前弹劾地焦点主要集中在李纲不通军略而导致淮南大乱,太宰吴敏又为党派利益一味包庇其人。

但韩世忠关键时刻平定动乱,充分证明了淮南路宣抚使李纲确有识人之明,而首相吴敏在朝中的调度之功也不可没。

如此一来,再弹劾李、吴两人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但大宋朝堂还没来得及消停,大同帝国的使者石秀就带来了淮南之乱久久不能平定,其国已经出兵帮助大宋平乱的消息。

所谓输人不输阵,当着石秀的面,崇尚气节的大宋臣子当然要严厉大同擅自干涉大宋内部事务的恶劣行径。

但等大同使者抛下“三日内不给答复便不要谈”的狠话退下后,朝堂上便迅速乱作一团,一些还算冷静的臣子想到了必须找出人来负责此事。。

左正言程瑀上言:

“臣历考自古中兴之君,商高宗则得傅说,周宣王则得仲山甫,汉宣帝则得丙魏,王相协心,相与图治……

陛下自即位以来,於今三时,边陲未宁,黎元扰动,兴滞补敝之效,未有可观者,殆以宰相非其人乎?

……吴敏、耿南仲昏懦,唐恪倾险,此政事所以旷败而不振。昇下宜别选英贤,以图大计。”

此公棍扫一大片,却是只确诊不开方。

反正国家衰败至此,衮衮诸公都逃不脱责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弹劾了再说。

这也是比较保险的策略,言官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就算说错了也不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