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中已经传开了同舟社北伐底定燕京的消息,民间热情极高,但朝廷的表现异常冷淡,我估计王黼坚持不了多久。”
“这厮心思重啊!”
拿下燕京后,徐泽就立即向赵宋朝廷报了捷,并命外曹在开封展开宣传。
其目的当然不是请功讨赏,而是为了同舟社下步的战略铺开宣传。
至于赵宋君臣的矛盾心理,也很好理解。
同舟社北伐成功固然是好事,开封军民至少不用再担心北虏会随时南下了。
但徐泽全取燕云,一血赵宋百年之耻,便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声望。
只要稍加运作,即可盖过得位不正的赵氏,获得“大义”名分。
东京城中的赵官家之所以能在祸害天下这么久后,还可以赖在龙椅上,靠得是虚无缥缈的“大义”。
现在,连“大义”都快没了。
该怎么办,赶紧禅让么?
所以,站在教主道君皇帝的角度,平心静气地接受同舟社北伐成功的事实是不可能的。
但赵宋朝廷不是赵官家一个人的朝廷,徐泽大势已成,别有心思的大臣肯定大有人在,面对同军攻下燕京的消息,不应该表现这么冷淡才对。
朝廷异常反应的背后,最大的可能是王黼可能已经失势,或者,其人又与赵佶勾搭在一起了。
徐泽其实不太关心赵宋朝廷对北伐成功的反应,也不怎么关心王黼的命运。
他要的只是在北伐的关键时刻,赵宋别拖自己的后腿就行。
现在,同舟社已经在燕京站稳脚跟,王黼也不是自己的亲信,双方当初的合作也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赵佶既然想闹,就让他闹吧。
等得就是你们闹!
放下赵宋朝廷之事,徐泽又问起辽国朝廷的处理情况。
“辽国遗臣的分化、渗透怎样了?”
“计划比较顺利,辽人安心了不少,很多人怕去见天祚帝,主动卖身投靠,我不敢收太多,只安插了三个钉子。”
“嗯!”
徐泽点点头,认可了王四的想法。
李处温、萧德妃率众投降后,经过甄别,同舟社吸收了一批愿意做事的辽国旧臣,又整编了部分辽军。
但剩余的辽军、宗室、特权贵族和百官还有近两千人。
除了军队,其余全部被集中看管并强制劳动。
这些人初时不知道自己会面对怎样的命运,还老实了几天。
但日复一日的劳作不是这些贵人受得了的,见同舟社讲规矩后,便有人开始挑事,软磨硬抗同舟社的改造行动。
徐泽自不会心软,下令杀了两批不服管教的北辽遗臣后,剩余的人员才真正老实下来。
王四见社首没有疑义,乃问道
“耶律淳是不是该下葬了?”
“可以。”
当日,耶律淳刚刚咽气,尸骨未寒,同舟社的前锋就打到了燕京城下。
慌乱中,辽国百官只顾着投降新主子,自然没有人也没有时间将耶律淳下葬。
徐泽进城后,急于稳定城中秩序,也没时间处理这位篡逆的后事。
其人只是受降后,应萧德妃的乞求,派人给耶律淳打制了一副棺椁。
并在城中选择了一处绝户民房,作为其人的停灵处。
契丹人建国后,主动接受汉人礼仪,又融入了很多佛教的规则。
人死之后,也是要遵守“斋七”之习俗的。
但辽国已灭,同舟社诸事繁杂,为耶律淳守灵的只有萧德妃和太监、宫女各两名。
自不能真遵照俗礼,搞什么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就七日作一次佛事,一直等到“七七”四十九日再除灵
萧德妃主动请求“次七”之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