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
徐泽放下东京朱贵传来的宋夏之战情报。
“朱提,让林完过来。”
林完,福州人氏,福建路乃是科举强路,内部竞争的压力极大,历来有本州取解试比礼部省试“更难过”的传统。
其人学成后,为了富贵另辟蹊径,渡海参加高丽科举,结果甲科及第。
同舟社与高丽结成“同盟”并对其实施“保护”后,徐泽不仅在高丽的经济上吸血,还截夺其人才。
只要有真本事又想做事的,无论入丽宋籍士人,还是高丽原籍学子,他都要。
这些人的“忠诚度”存疑,当然不能信用大用,但同舟社人才匮乏,也就不怎么挑挑拣拣了,只要这类人能急用,并且好用就行。
特别是入丽宋籍士人,赵宋竞争激烈,他们便到高丽寻求出路,是真正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高丽被更厉害的同舟社征服,而这个征服者不仅是华夏正朔,还吊锤辽东三大势力,并把赵宋朝廷耍得团团转。
无论从哪方面看,同舟社都是比高丽强无数倍的选择。
因此,这些人一旦看清了形势,工作热情都非常高,堪比同舟社书院自己培养的人才。
林完先是在辽东监御史司试用一段时间,刘仁瞻和赵遹都对其比较满意,徐泽知其文采飞扬,做事干练,便将他调到秘书室,担任文秘工作。
林完很快就被朱提带到,恭敬行礼。
“社首!”
“林秘书可知赵宋熙河经略使刘法故事?”
“属下略知。”
以前的林完一心只读圣贤书,当然不可能对远在天边的西军军头有什么兴趣。
入职同舟社后,其人明白了自己的目标,揣摩社首关注的重点,就恶补相关知识,以备社首咨用。
真正的聪明人其实大多如此,都不会坐等机遇降临,而是不断充实自己满足机遇所需的能力。
徐泽点点头,林完回答“略知”,肯定不是略为知道。
“你看看这个。”
朱提接过社首递来的情报,转交给林完。
情报上显示的内容不多,主要是讲了赵宋掩盖了统安城之战宋军惨败,西军报捷,而朝廷大封之事。
至于刘法的死,却无人提起,并有传言指责其违反“节制”,轻率冒进。
林完有些拿不准社首的意思,也不敢瞎猜,乃主动询问。
“社首?”
自古以来,谁都清楚办学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但真能批量培养顶尖人才的机构却很少。
从梁山书院到之罘书院,再到诸城书院,同舟社办学的规模越来越大,专业也越分越细。
但不管是哪个“学院”,能够批量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却没法教出大批的实用性管理人才。
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便让徐泽丢掉手中的事务,亲自担任书院的专职山长,也做不到这一点。
如同杨喜的苦恼一般,相对单纯的书院是没法批量培养真正的管理型人才的,如果有一天它能完成这个使命,那也就代表着它作为“书院”的使命终结了。
所以,徐泽的高阶人才储备库不在书院,而是侍从和秘书室,能够近身接触社首的每个人本身就是足够优秀又积极向上的。
而徐泽也愿意在他们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点拨、教育和引导。
“此事你如何看?”
“属下以为朔方之战颇多蹊跷,刘经略之死疑点不少。”
“好!”
徐泽点头,对林完的机灵颇为欣赏。
“英雄未死于阵战,却死于小人之手,此乃西军之殇,赵宋之殇。便以赵宋臣子的身份,写一篇《吊国殇文》,以祭奠刘经略在天之灵吧。”
“属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