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强制要求所有适龄儿童都上学,就不尊重客观现实了。
此时的教育普及计划便改为内外有别,鼓励为主。
通过免费午餐,教授实用技能,毕业后优先安置工作等手段,
吸引部分家庭主动送子女入学。
总体来说,效果比较明显,
但女童入学率要明显低于男童,且十二岁以后的女童就读率急剧下降。
之后,共建会创立,百姓被组织起来,
远洋商队组建并开始盈利,之罘湾工商圈的辐射效应逐步显现,
周边百姓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
一些家庭有的余财,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
而随着同舟社在登州越来越强势,自成一体的形势越来越明显,
用工、招兵、选拔管理层等事务上,坚持识字要求的政策深入人心,
百姓们对普及教育的态度变化就更大了,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徐泽授意朱武提出“百姓教育百姓办,办好教育为百姓”的口号后,
各村依托共建会集资出力,自发改善教学环境的事情便多了起来。
甚至发生了为争夺师资和合办学校的校址,一些村庄找共建会执委扯皮的事。
这些现象和问题,徐泽都有预料,也乐见其成。
但刘仁瞻送大女儿上学这事,却真的出乎了徐泽预料。
刘知县是个重情顾家的好男人,
黄氏最初没能为老刘家生出儿子,劝刘仁瞻纳妾,被他拒绝了,
其人对子女的教育也很上心,花在家人身上的时间,远比一般文官多。
“刘世谦有什么想法?”
“黄氏(刘仁瞻之妻)想托我问下夫君,能不能单独开设女学。”
赵竹娴绞着双手,尽管没给黄氏任何承诺,她还是不想让夫君为难。
见爱妻如此紧张,徐泽忍俊不禁,笑问“汐娘,你的意见呢?”
“啊!”
话题突然引到自己的身上,辛灵汐有些意外,但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
主母是关心则乱,夫君的倾向也一直很明显,其实不用这么小心的。
“这两年登州越来越好,很多殷实人家其实不缺女儿家做事补贴家用。”
“两水镇上,就有一些及笄辍学在家的女子,怀念上学的日子,经常邀集同窗们办学会。”
“奴家觉得这事应该能办成,多半人家是会赞成的。”
赵竹娴得了辛灵汐的支持,信心更足,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夫君,满是期待。
徐泽暗自感慨,自己还是不够解放思想,小看了时人对变革的适应能力。
在大宋生活了近六年,他早就抛掉了后世的成见,用自己的眼光审视这个王朝。
这是一个承自开放自信的盛唐和混沌乱世的五代,又经历了百年屈辱的朝代,
无论是传承自民族基因深处的骄傲和五代泯灭一切的乱世绝望,以及屡屡受辱的无力现实深深纠缠,
还是文教经济繁荣冠绝所有朝代与国力日窘开拓无力的矛盾交织,
都迫使这个王朝的编年史上充斥着变与不变,回到过去还是走向未来的思考和争论,
大宋究竟怎么了?
大宋还有没有未来?
大宋出路到底在哪里?
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必然要思考得三个问题。
这样的大宋,
既有让女儿包小脚的赵佶,也有坚持立再嫁女为皇后的赵恒,
既有卑辞厚币,外忍内忌,百余年被异族压着打的屈辱历史,
也能公开喊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口号。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变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