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府就是曾经的齐州。
七月,天子下诏,以震武城为震武军。
八月,又改晋州为平阳府,改寿州为寿春府、改齐州为济南府。
其实,这些年,皇帝一直在频繁地更改地名和朝廷官职名称。
六月初四,朝廷颁布中书官制条例。
七月,赵佶又改“走马承受公事”官职为“廉访使者”。
据东京城朱贵传回的消息,天子应该是看到越来越乱的天下局势,想起了早些年孟翊的所献卦象(第一卷《天命》一章)。
孟翊曾言“本朝火德,应中微,有再受命之象,宜更年号、官名,一变世事,以厌当之,不然,期将近,不可忽”。
天子虽然将“妖言惑众”的孟翊编管定州至死,私下里,却在坚定不移地执行他的预言警告。
青州、密州的匪患也非常严重。
徐泽大婚后,命王进、朱武派人前往两地,也有协助武松、牛皋二人平定匪乱,稳定地方的考虑。
两淮地区比起京东,山地相对较少,水运发达,朝廷调集大军更容易。
山贼这个职业很难做大,更难规模化。
走途无路的两淮百姓,大多顺着运河逃往其他地域。
其中,小部分人选择到达之罘湾,还有小部分人远赴海东郡。
随着各项超级工程和各种神殿、宫、观建设的不断上马,大宋对名贵花石草木的需求越来越大,江南的花石纲之役也愈演愈烈。
纯朴的江南百姓除了出海寻找物质上的出路外,
更多的,或者还能勉强支撑,或者已经麻木,对出海心存畏惧,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虚无缥缈的精神寄托。
据潜入明教分堂的王英汇报,明教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明教不比松散的官府,高层警惕性极高,组织非常严密,对核心弟子的考验极为严格。
自从三年前,出了明州知州上书朝廷,请求取缔明教组织一事后。
明教的活动就更加隐秘,新入教的弟子考察期进一步延长。
王英一直没得到明教高层的信任,掌握的信息很少,只能根据其活动频率和内容,推测出一些皮毛而已。
大宋皇帝似乎也意识到地方上的种种不妙,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四月十四,赵佶下诏“天宁节等节及壬戌日,杖刑以下罪允许赎罪”。
四月二十三日,天子又明确拒绝监司、守臣进献的各类稀奇物品。
五月初四,废除锡钱。
六月初八,讯察天下冤假错案。
七月,因修明堂所用巨木,引发沅州土豪黄安俊为首的民变,终于被平定。
赵佶立即下诏,将已经放过一马,逍遥了大半年的宴州夷贼卜漏,与定边军李吪、沅州黄安俊,一并处以死刑,诏函首于甲库。
随后,曲赦黄安俊祸乱的湖北(并非后世意义的湖北省)。
软硬兼施,震慑人心,挽救民意,以期解除各地接连冒出的匪患。
八月初一,诏令告诫北边帅臣不要滋生事端。
如此密集的“善政””“仁政”“明政”,却没有让徐泽产生赵佶悬崖勒马,开始重视民生的错觉。
因为,在一堆信息中,还夹杂着几条不同寻常的消息。
先是,次相何执中突然致仕,将首相蔡太师置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待诚惶诚恐的蔡京闭府不出,深刻反省后,
天子一边下诏,许蔡太师三日一造朝,正公相位,通治三省事。
一边又以郑居中为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刘正夫为特进、少宰兼中书侍郎,
以保大军节度使邓洵武为知枢密院事,
以侯蒙为中书侍郎,薛昂为尚书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