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不见不散》投资不算小啊,又去国外取的景。
原本想着上一年的贺岁档成绩不错,今年应该会成为爆款吧,不说一亿,五六千万总没问题吧。
结果出来一个什么《当幸福来敲门》。
首先这个名字,就把观众给吸引住了。
“幸福”这两个字对普通人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因为我们很缺啊。
“来敲门”这两个字又很诱人,想想就觉得幸福明天就会找上门,天上掉馅饼。
马晓刚虽然也对外宣传纽约取景,但人家马可直接把好莱坞知名演员拉过来跑路演,搞得各大电影院都疯狂排片,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关键《当幸福来敲门》情感太浓烈,感染力比较强,把观众搞得眼泪哗啦的,又是婚姻牌,又是亲子牌,口碑好得很。
而《不见不散》依然是延续了淡淡的京味俏皮话风格,外加文艺小资情调,区域性比较强,也挑观众,京圈走的一直是精英路线。
普罗大众未必看得懂,也未必有代入感,开着豪华房车在米利坚谈情说爱,不是我们的生活。
葛大爷的表演,马晓刚的导演,就是之前作品的复制粘贴,风格上没啥突破。
两部戏的差异在于,《当幸福来敲门》是人类通用情感,是个人就得需要,路边的乞丐都能看得感激涕零。
只要表演到位,宣传到位,成为爆款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就是好莱坞的鸡贼性,你看他们很多奥斯卡获奖作品都很有深度,观众也觉得有深度。
但其实讲的都是人类通用情感,即便一个没受教育的落后群体,也一样能看得懂,这是电影公司在审核剧本的时候就控制好的。
所以全球爆款都出自好莱坞,电影除了思想性,不能忘了它本质上是视听艺术,制作水平也许更重要。
江大爷对好莱坞作品的评价就是肤浅,肤浅,还是他么的肤浅。
“他那戏现在多少票房了?”马晓刚问韩四喜。
“快3000万了吧。”
“才上映一周就这么多了啊?”
马晓刚难以置信,他的戏大年初一上映,原本预售很不错,是可以碾压式排片的,现在大头被马可占去了。
还听说有人早就买了《不见不散》的票,却跑着电影院去吵,要换成《当幸福来敲门》的票。
“春节档不就这么点时间吗,他这戏估计能过亿,太火爆了。”
“唉,现在的观众什么眼光啊。”
“商业片嘛,可不就得打动观众,要不然谁愿意省吃俭用的买票进电影院呢,我跟你讲,《当幸福来敲门》是第一部真正把普通人带进电影院的,普通到什么地步呢,卖菜的阿姨,都想去看看。”
“有这么夸张吗,他那不是讲华尔街的吗。”
“华尔街的戏份很少,大多都是贴近生活的,比如被老婆抛弃啊,露宿街头啊,父子亲情啊,连14块钱都赖账啊,再就业啊,贫穷啊,咸鱼大翻身啊,完全就是如今社会的真实写照,人人都需要,比你那戏接地气,县城小影院都抢着上映。”
马晓刚已经不想听了,太窝心,简直就是碾压式暴打。
他算是发现了,马可这家伙为啥拍戏速度如此之快,因为丫的作品,永远贴着时代脚步的。
前面欢哥的《从头再来》一火爆,年底他就搞出来一部《当幸福来敲门》,你说气人不气人。
而且所有流行元素都包含在里面,就连《不见不散》里米利坚这个大卖点,也一点不缺。
反而还顺便满足了“出国未必好”的心理。
若仅仅以商业性来分析,简直就是神作。
还是换个话题吧。
“《泰坦》啥时候上映啊?”
“暂定3月份吧,这戏牛啊,拍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