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朕直接告诉你吧,是藩国左相。”允熥笑道。
陈性善看了一眼文垚,说道“陛下,可是要臣辅佐皇长子?”
“确实如此。”允熥说道“文垚初就藩,此地又距离中原较远,朕要派十分信任之人辅佐他,思来想去,只有爱卿符合朕的要求,朕也只能将皇长子委托给爱卿。”孟加拉这个地方将士大明进入印度的桥头堡,非要有一个能准确把握自己心思和经验老到的人治理不可,而初出茅庐的文垚是肯定不够格的。
陈性善是他最信任的几个大臣之一,而且虽是文官也懂得武事;对陛下的心思也非常了解,刚刚为官时还有的迂腐在经过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也早已被消去了,很适合去治理孟加拉。当然,陈性善正好做了夏辅官五年,替换为其他人就是意外之喜了。
“臣遵旨。“陈性善仍然是没多大反应地躬身答应。
文垚不由得认真打量起他来。陈性善的大名他当然听说过,也知道他是允熥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但正因为此,他从未想过陈性善会成为他的王相,也从未认真了解过,这时当然要认真瞧一瞧。他见到陈性善这么淡定的答应,眉头一皱。臣子接受皇上的任命,应当十分郑重才对,哪怕是开玩笑似的答应也比这幅表情好。所以文垚在允熥又吩咐了陈性善几句,让他退下后出言问道“父亲,陈性善此人接父亲的旨意竟然这样淡然,是否有些,嗯,不太在意,或不太满意这个任命?”
“并非如此。”允熥马上教育道“你切不可拿衡量其他大臣的想法来衡量陈卿。陈卿如此表现,绝非不满意做你的王相,而是对他来说,不论做何差事都是为朝廷效力,无须在意。陈卿自然也有在朕面前十分激动的时候,但那都是因为想法与朕相左,对朕的某些施政不大赞同,从来不是因为自己的得失。”
“你要记住,”允熥盯着他的眼睛说道“有陈卿这样的臣子,是国家之福。等你就封孟加拉,一定要尊敬陈卿,万万不可对他懈怠。而且陈卿为官十多年,做事老到,他所做的事情,你若是有不明白的,可以去问,但一定不要不问即改。”
“是,父亲。”文垚当然马上答应,可心里仍然不太服气‘印度是新地方,陈性善即使为官多年,其经验也未必适用于印度。’
“走吧,天色也不早了,回去休息吧。”允熥没有注意到他的不服气,带着他向宫内走去。
……
……
第二日,《鉴文大典》编纂完成的消息在京中传开,所有的文人不论是官员还是读书人都高兴地不知怎么好。能完成这样的文化盛事,编纂好一部远超历代的书集,所有文人都有荣与焉。不仅是文官,许多读过书的武将和宗室也是如此。
之后传出的要将一部书保存在国子监、允许任何官员和许多读书人去借阅之事更是让他们高兴不已。天底下所有的藏书都收入其中了,以后想要查阅文献更容易了。大家纷纷颂扬陛下的‘仁政。’许多官员更是每日派人去国子监打听,等着大典被移交国子监后先睹为快。
在这种情形下,另外几个消息虽然也很重要,但悄无声息地被淹没了。什么皇长子要大婚、王妃是常家的人啦,什么陛下有意任命解缙为夏辅官、派陈性善去辅佐皇长子啦,什么安王殿下出发巡抚南洋啦,什么栖霞寺开设的钱庄忽然进驻几个色目人、每日在值的伙计比平日里少了一半啦,某些泰西国家的使者多次出入皇宫啦等等事情,都没多少人在意了,大多数人的眼睛都盯着国子监。在这种情形下,时间很快到了二月份。
二月初二是龙抬头,也是一年之中比较重要的节日,朝廷上下的官员都休息一日,就连道路两旁的商铺的伙计虽然节日正日子不休息,过节前后也要轮流休息一日。在二月二前后的日子中,二月初三这两日伙计们最愿请假。至于原因么,一是因为二月二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