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就不好说了,西方国家也是到近代才明的,只能是尝试一下。
另外允熥还想大规模建炼钢。允熥前世就是出身于钢铁厂的工人家庭,对于炼铁、炼钢很熟悉;但正因为熟悉,才清楚的知道炼钢有多么不易。五十年代的土法高炉炼出来的只是生铁,并不是钢,想在加工成钢还需要其他步骤,这先不提,仅仅是建造高炉都是很困难的。
明代的耐火砖、造渣剂都达不到工业革命以后的水准,并且这是生产工艺的差距,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至少允熥没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他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把动力由木炭或者煤改为焦炭。并且建造高炉的投入太大,允熥现在可没有那么多钱来砸进去实验,只能等到自己当了皇帝以后再说了。
允熥的思维又扩展到了对于整个科技的思考。有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虽然在明代初年中国的科技水平总体上还在西方国家之上,有很多方面领先西方很多,但是在天文学和地理学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了。
自从董仲舒扬光大了天人感应理论以来,在中国,天文学问题和地理学问题就统统变成了哲学问题。虽然我们对于天文现象的观测技术一直在提高,但是一直没有人研究、或者不被允许研究各种天文现象的原因。真实的历史上一直到明末中国对于天文学和地理学现象原因的研究程度和汉代也差不了多少;认为‘天圆地方’的还大有人在。
而洪武年间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已经有很多学者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了,虽然他们当时无法证明这一点,但是并不妨碍他们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正是基于‘地球’的概念。
如果这样也就罢了,但问题是,对于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体系的,开普勒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一起标志着现代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如果不能建立现代科学体系,不管与牛顿等人建立的科学体系是否一样,那中国被西方国家过,也不过是早晚的事。
所以允熥认为必须打破‘天人感应’理论。但是怎样打破这个被大家普遍认同的理论允熥现在毫无眉目。
在屋子里踱着步子的允熥走来走去,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王步敲门,告诉他已经到了酉时初刻的时候,他才惊觉自己竟然一下午什么也没干,经琢磨这个了。
反应过来的允熥看着堆在桌子上的奏折欲哭无泪。但是马上就是和老朱一起吃晚饭的时间了,也没有空看了。允熥只能随便抓了几个草草看了看,然后就出去谨身殿了。
注1大概是在现在的中山码头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