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人民已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起义此伏彼起,各部族首领也纷纷起兵反辽,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已起兵造反,而且声势浩大。
末了马植说了句让徽宗热血沸腾的话:燕幽十六州的汉人受辽人的压迫和奴役久矣,他们翘首期盼天朝出兵,救他们出水火之中。辽国现在就是一个垂死挣扎的老人,政权趋于崩溃,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兴奋归兴奋,但不能冲昏了头脑,出兵是国家的大事,搞不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徽宗马上冷静下来,现在不是兴高采烈的时候,更不是和大臣谈论出兵不出兵的时候,而是验证这些消息真伪的时候。
冷静下来的赵佶显示出他聪明的一面,他详细的从马植跟前打听辽国的真实情况,从宫廷到民间,由贵族到贫民,各股反辽势力的大小以及反抗结果,事无巨细,他都听得仔细。交谈结束,赵佶让太监安排马植吃饭,他立刻传来蔡京,三人要细细谋划。
蔡京不愧是只老狐狸,他察言观色间就看穿赵佶的心理,心中瞬间明朗:好大喜功的皇帝绝对想干一票,把燕云十六州抢到大宋的版图中。反正是童贯去战场冲锋陷阵,自己在后方动动嘴皮子即可,因此迎合皇帝的心意是最佳选择,成功了自己能捞到好处,不成功让童贯去顶缸。不过先得泼泼冷水,一会儿皇帝说出高深的理由后,自己再做恍然大悟状,极力赞叹皇帝的高瞻远瞩。如此做既可以讨得皇帝欢心,又在无形中推卸责任,失败了两手一摊做出无辜状:是陛下说服自己同意的!
蔡京躬身献媚道:“老臣恭喜陛下!这若是真消息,无异于天赐良机于大宋!”而后他看着赵佶喜悦的脸庞道:“不过神宗皇帝定下的国策是:‘欲破契丹,先平夏贼,欲平夏贼,先复河湟。’今河湟已收复,理应对西夏用兵。否则我们和辽人打得欢时,西夏人在后面搞小动作,我们会不会顾此失彼,被西夏人夺得大量土地去?”
童贯微笑道:“太师所虑有理,想一想这么多年来,每次西夏被打得一败涂地的时候,辽人就跳出来插一杠子,使得平夏战争徒劳无功。因此西夏就是辽国豢养在大宋西北的一条狗,仗着主子的势力时常乱吠,烹这条狗是迟早的事。打狗看主人,我们得堤防辽国,现在我们打主人就不需要看狗了,只要派人拿些棒子站在狗附近,狗安敢龇牙!现在辽国内乱,羸弱无比,正是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大好机会。时易事移,我们只要把当初神宗陛下定下的国策颠倒个顺序,就能要了病入膏肓的契丹人的命!”
童贯的比喻虽然粗俗,却很解气,赵佶忍不住道:“童爱卿所言甚是,契丹是皮,西夏是毛,以往我们拔毛,皮当然会由于疼痛而做出反应。如今我们直接剥皮,毛能做出多大的反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此乃一劳永逸的国策,值得商榷!太师是一直支持变法之人,熟知国策应与实情相符的道理,而今敌弱我强,正是痛打之时,国策顺序亦应移位。朕觉得只要马植所言属实,我们就应该趁势夺回燕云十六州,一雪汉人几百年的耻辱!”
二贼立刻对徽宗的说道大加赞赏,捧的赵佶晕乎乎的,感觉如同秦皇汉武一样雄伟。蔡京在同意改变国策走向后,又小泼了一碗冷水:辽国辽阔,地形复杂,一定要有洞悉其地形的向导。童贯闻言,拿出他新绘制的地图,此图比原来的地图更加详细,不起眼的小村小镇和桥梁河流都绘在上面。原来童贯在出使辽国时,一路如同旅游般的慢行,竟是为了修补地图。三人大喜,细致的分析和谋划着,但当务之急却是确定事情的真伪。
数日后,两批人分别出使辽国和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