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吩咐队伍暂时停在金城,他则带领长子郗愔前往赴约。
琅琊王氏虽然在当下时局中已是彻底的时势,但乡声乡望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毕竟寻常乡众对于时局中的起起伏伏感受并不怎么敏锐。
况且就算不谈王氏早年乡土中的名望,单单南渡之后凭着自身权势生生在丹阳郡里划出实地侨置郡县,给一众乡人以栖息地,王氏在乡里所享受的盛誉便没有门户能出其右,就算正当势的琅琊诸葛氏也不行。
而且随着王太傅卧养乡里,加上许多王氏子弟都归乡养学,所以琅琊王氏的乡声反而有所进益。郗鉴行入乡里,哪怕道左寻常役卒都知郡中有此高望贤门并热心指引方向。
王氏乡里家宅较之乌衣巷的宅邸还要宏大数倍有余,这就是乡资不失的门第所具有的优势。在这一点上王氏做得非常好,凡江东中兴以来历任掌权门户,除了吴兴沈氏这一个特例之外,其余人家都不具备这种优势。
郗鉴到来时,王导已经远出家门里许相迎,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野途相遇,彼此眼中映出对方那苍老的模样,一时间心中都是杂絮丛生,根本无从压制。
“太傅,久违了!”
郗鉴在儿子的搀扶下了车,颤颤巍巍抬手向王导深揖,讲出这话的时候,浑浊的眼眶都隐隐有些潮湿。
凡经历过南渡中兴的晋臣,面对王导都有一种天然的恭敬。郗鉴虽然晚渡数年,没有直接经历中兴建制的风波,但早年与王导也是往从甚密。
甚至可以说,王导对江表晋祚而言,不仅仅只是一个臣子那么简单,更是一个象征的符号。
正因为有这样一位雅量从容的掌舵人,江表这个小朝廷才能屡经风雨却总能化险为夷而不坍塌。而随着王导的隐退,时局其实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断层,风气大有改变,各方都有私欲所图,那种相忍为国的情怀已是荡然无存。
而对郗鉴来说,则又更多一层感触。早在苏峻之乱结束时,他困于当时的现实问题而选择联姻庾氏、结好沈氏,与王导渐行渐远,从此之后整个时局走向与他个人的仕途都发生了根本上的偏转。
如今看到与自己一般老迈,甚至站都站不稳而需要家人搀扶的王导,郗鉴心内伤感之余也忍不住心生遐想,若是当年他没有做出改变,而是一直与王太傅内外呼应、通力合作,那么时局的变化又会与眼前有何异同。
“不意尚能生见郗公,此番良友重逢,可谓近年难得的大喜啊!”
王导上前一步,抬手握住郗鉴的手腕,脸上除了重逢的喜悦之外,也充满了复杂的意味。他心内的感触,较之郗鉴只多不少,甚至想要不乏怨气的问上一句当下时势局面,可是你当年作出取舍想要的结果?
可是现在他却什么都讲不出,嘴角微微翕动着,认真将郗鉴上下打量一番,继而便笑起来“近来常作闭门自伤,总觉逝者迫我太甚,如今眼见郗公如此,才知我这老朽并非孤客。我们都老了……”
听到王导这番感慨,郗鉴心弦又是一颤,一直到了这一刻,听到王导这一声长叹,他才总算接受了一个事实,属于他们的时代,的确已经过去了。
王导盛情将郗鉴请上了行辇,然后便吩咐家人往家里行去,沿途他兴致盎然向郗鉴介绍着乡里诸多风物,尤其在行过一条溪流时,指着溪上架设的水碓不乏卖弄道“吴人多夸貉儿擅器,巧作连碓使民大收其利。其实这连碓本是发于中国,近年我闲来无事,召集乡众擅器匠人复制出来,较之吴中所立还要得用许多啊……”
郗鉴听到这话,有心想告诉王导貉儿在淮南所设连碓已非旧态,不独能够加工谷米,连矿石都能碾压粉碎。但看王导一副欣欣然卖弄姿态,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福分,最起码可以不必像自己,想到那个小貉子便是满腹的挫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