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其实除了大明之外,其他地方都不太怎么安生。在北美的土地上,英国人和法国人正在跟当地的印第安人组成的联盟战争,不过很明显由于英法武器的提升,印第安人已经无力抵抗,被大肆屠杀之后,然后逃到了大明的土地上。
大明乐于向这些印第安人庇护,但是前提是他们接受大明北美海外领的安排,居住在大明新建设的城镇中,一些印第安人部落直接拒绝,那么大明就会将他们赶回去。
在北美,大明一直都在执行“去部落化”这个大计,附近没有明人的地方还好说,大明就放他们自生自灭,可是如果附近出现了大明的城镇,大明就希望在城镇里修建一小片社区安置这些印第安人。整个过程并不是完和平的,不过相比欧洲殖民者,明人是体面得多。
建造出来的印第安社区的房子,是等于免费给这些印第安人的,如果愿意,还可以为他们工作,另外仿照大明本土移民,他们也被授予土地和一定生产资料,并传授他们农业或者工业技巧。如果乐意转化生活的印第安人,往往能够更好地生活下去,不愿意地,则只能离开。
但不管怎样,接受了大明的地契,就等于接受了土地归大明所有。许多部落则为了能够整个部落活下去,最终同意住进大明设置的印第安社区中。这些印第安人第一学习怎么爬楼梯,怎么用抽水马桶,第一次学习用花花绿绿的大明宝钞买东西。
整个大明殖民北美的过程中,冲突自然持续存在着,但是却远没有那么血腥。因为力量越强,大明越没有必要去杀戮这些印第安人,被击败的印第安人则被统一集中管理,多个部落的人混在一块,一般送去耕种或者挖矿,基本上这样做个一两年,就温顺了,也能说一些汉语了,就放他们去到不同城镇的印第安社区。
最早跟明人一起生活的印第安人的第二代,已经被打上了比较明显的汉族烙印。他们穿衬衫,甚至也穿国服(汉服),他们懂得“人之初性本善”,也具备一定的生活技能。
大明在任何宣慰司都不采用强制地手段去剥夺当地人的文化和语言,这种东西越用强制越没有效果。比如另一位面里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设立了类似印第安人强制寄宿学校这样的东西,去把印第安人的孩子抢走,送去学校,教他们英语,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而且还造成了很大的创伤。这些学校往往有着非常高的性侵率和死亡率,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是根本没法理解,为什么一个学校里居然还有死亡率这种东西。
实际上,人是一种特别容易被影响的社群生物,通过软实力和文化的影响,更容易产生归化的作用。
所以北美海外领让这些印第安人住进城镇,跟华人一起生活,虽然矛盾和问题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在磨合中就慢慢改善了。印第安学童跟华人学童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到家他们可以说自己的语言,在学校就说汉语。大体上,学校和社会对待他们是一视同仁的,没有苛待也没有优待。他们学习好,也会得到褒奖,他们也能参加任何华人学生参加的活动。
以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印第安人在融入到大唐北美社会中。
华人的民族性格其实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几年前,一位君安府的印第安商人在君安的豪宅区购买了一栋豪宅,搬出了一般被认为很工薪很简朴的印第安社区。当时君安的华人们非常惊异,没想到居然已经有印第安人能够买得起豪宅区的大宅了。就有一些杂音出来,说不应该让印第安人进入华人社区,破坏了其纯洁性。
不过,北美海外领总督大臣步安当时亲自参加了这名他不认识的印第安商人的乔迁之礼,并带豪宅区的名流们欢迎了他。
步安当日的讲话就发表在了报纸上,他说“在大明,只要认同这个国家,认同我们中华民族的人,都是我们的同胞。只要他勤奋工作,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