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却有寻常人都不具备的胆识和才学,每思及此,不免让人相信,这位殿下恐怕真是帝星转世,生而知之。”
有人问“邓兄这话说得是否有些过了,再怎么说太子不过是十五少年,匡扶社稷之大业能成功,朝中肱股之臣、栋梁大将的功劳应该更多吧。”
邓伯鋆一拍手,叹道“我从前也这么想,可都错啦!你们想想,我大明几乎被赶尽杀绝,圣上甚至不得不避入缅甸,为缅甸蛮王所挟制,危在旦夕。咒水之难,包括黔国公等一众最后的大明臣子都已经殉难,所谓的肱股之臣、栋梁之将,还剩下谁?”
“不是说还有当年流落海外的郑和遗部,澳洲同胞吗?”
“这倒是不假,澳洲于我大明复国,功劳巨大,也多有贤臣辅佐,但是说大明东山再起,直到今日克服旧都,这一切恐怕还是太子的功劳。这就要说起太子新政了,太子监国后,改朝政规章,成立理政院,设各部分理要事。成立大明复,以各种澳洲火器和新法,编列军队。特别是入广州后,太子治粤,成效显著,岭南百姓皆是交口称赞殿下仁君贤能。殿下以广东、澳洲等地,周转钱粮,却能支撑复不断取胜,就这般能耐,已经非复常人了。如说具体的事务,自然有官员们去执行,但是朝政纲略,却是太子一手制定。”
邓伯鋆谈性很足,又道“我观太子新政,这理政院真是一个好。太子破了太祖旧制,重立宰相,虽然不这么叫了,称作总理大臣,但是基本还是一个事。内阁有总理大臣和几位副总理大臣,会同各部尚书共议,各政令通行起来,皆有法度可遵循,效率非当年内阁可比。看上去这都是些形制的东西,但后来毓澄参访了新国子监,在里面听了几回,才知道原来我大明新朝,里面有大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