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下一步行动。
利用钱家在当地的势力,罗泓四处搜罗情报,最后带人在绥水县最大的花楼里当场击杀了意欲反抗的匪首杨三刀,将其人头挂在城门上示众十日。
杨三刀死了,没了主心骨的盗匪们成了一盘散沙,罗泓乘此机会,几乎将这群堪称绥水县一患的亡命之徒们杀了个干净。
平日里被匪患迫害得苦不堪言的百姓们这才明白过来,新上任的这位县令大人是个前所未有的狠角色,是让绥水县重新活过来的转机。
凭借这次剿匪,罗泓将整个绥水县百姓的支持收入囊中,县衙门前每天都有不知是谁送来的野菜野果。
而罗泓听着那一声声的青天大老爷,心里却没有半分喜悦。县衙门前的那些野菜野果时刻在提醒着他,绥水县有多穷,百姓的生活有多难。
放粮时他在衙役们的簇拥下站在官道上,官道上挤满了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人。
这些百姓,本应过着富足安乐的生活。
他初来绥水县的时候抱负有多大,现下他就有多愤怒。这民不聊生的景象时刻都在提醒着他,他有多无能。
街边一阵孩子的哭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抬眼看去,哭起来的是一个看起来只有三四岁的女童。
罗泓这才惊觉,是自己周身的戾气吓到这个孩子了。他看向小女童满含泪花的双眼,那双眼睛就像是初生幼兽的眼睛,清澈得看不见一丝杂质。
女童身边一个衣着破烂的女人不停地向罗泓磕头求饶,直说孩子胆子小不懂事冲撞了贵人,请他饶命。
罗泓挥开衙役,在众人惊悚的目光中走向那个小女孩。孩子的母亲不明所以,磕头磕得更重了。
罗泓伸出手来,擦了擦女童脏兮兮的小脸,声音清冷得如同一潭寒水。
“这样的日子定会结束的。不会太久了。”
这句话是对食不果腹的人们说的,更是对他自己说的。
说罢一挥手,随行的衙役们立刻将带来的粮食发放下去。
“这贵人是谁啊?”
“瞎了你的狗眼!那是县令大人啊!”
“是那个斩了杨三刀的县令大人?”
“不然还有哪个县令大人?这可是咱们绥水县的天啊!”
“青天大老爷……”
罗泓神色淡漠地上了官轿,仿佛民众议论的人不是他一般。
就在这次放粮后,罗泓做出了在绥水县最大的政绩。
罗泓每日都带着人去田间查访,一番调查后,他发现绥水县虽然年年歉收,土壤却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贫瘠。
在问过一些土生土长的农户后,罗泓才知道绥水县之所以年年歉收,是因为绥水县经常遭旱,最严重的的时候这些农户好几个月都见不到雨点。
找到了歉收的根源,罗泓立刻着手寻找解决对策。他度过了一段衣不解带的日子,终于在翻遍了各种农学书籍后,找到了解决方案。
罗泓决定鼓励农户们种棉花。
棉花喜热耐旱,水分需求不大,不宜生长在渍水的环境中。而且绥水县的土壤虽然算不上是肥沃,但是绝对不能称之为贫瘠,这样一来也能满足棉花生长的养分。
罗泓的父亲罗振业虽然是个秀才,但是家里却很清贫,为了交儿子读书的束脩,罗振业亲自下田劳作,罗泓的母亲也每日做绣工贴补家用,罗泓有时也会帮助父亲做一些田里的活计。
两人并没有辛苦太长时间,儿子就中了探花。
所以罗泓对农活并非是一窍不通的。鼓励种棉花的政令颁布后,他每日亲自下田劳作,与农户们同吃同住,连县衙里的公务都挪到借住的农户家去做,可累坏了那些两头跑的衙役们。
努力总会有回报。在罗泓提倡种棉花的第一个秋天,绥水县迎来了久违的丰收。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