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他们必将实现复兴(2/2)(1 / 2)

齐政不知道有人对嘉谷“大杀四方”信心十足。

此时他正批准了嘉谷沙漠治理开发部门的扩张方案。

如今,沙漠治理开发团队已升级为部门级别,作为集团总部直辖,协调各子公司在沙漠开展相应业务。

嘉谷第二期治理开发沙漠的规模达到500万亩,预期投资50亿元——随着嘉谷治沙技术的成熟,改造每一亩沙漠的成本已经开始降低。当然,第一期工程还没有收回多少投资,又砸下去这么大一笔金额,看上去还是有点吓人的。

不过,经济效益先不说,治理的成果——上百万亩恢复绿色的沙漠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而且嘉谷开始着手发展经济产业,国家当然会一如既往地表示支持。

为了协调嘉谷的劳动力需求,政府主导了分散在沙漠里的游牧村庄进行搬迁定居。由嘉谷出资在绿洲里建了生态移民新村,为游牧民们安定的家。

敖特根图一家是举双手双脚欢迎。

沙漠里的生活不过不知道,实在太苦了。

他们村有三十户人家,说是村,但最近的两户人家也相距五六公里。沙漠里没水、没电、没路,去镇里靠骑骆驼,早上出发天快黑才能到,晚上只能随便在镇子里过一夜,第二天起一大早,匆匆忙忙买完生活用品,紧赶慢赶往回走,天黑后才能赶到家。

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没有收入。

敖特根图一家五口人,住在低矮的土房子里,靠游牧为生。

由于气候干旱,牧草零零星星的,要想让羊活下来,他们必须不断转场,一个地方的草被羊儿啃光了,就到另一个地方,一年要转场五六次。

天气干旱加上人为活动,仅有的植被被破坏得太严重,现在是一年转场七八次羊都吃不饱。在村里,放眼望去,到处是茫茫沙海,他们的日子快过不下去了。

现在能搬到基础设施完备,水电路都通了的新村里,那简直就是天堂。

更高兴的是,他们夫妻都被嘉谷聘用了,成为嘉谷绿洲的长期管理户,有了稳定的收入。

因此,对于嘉谷开启的大规模改造沙漠行动,像敖特根图这样“重获新生”的游牧民们,迸发出了强烈的工作热情。

废话,吃过沙尘暴肆虐的苦,谁也不想再看到昔日“莽莽黄沙遮天蔽日”的景象,眼前这样梭梭成荫、郁郁葱葱,是多么的喜人啊!

这都是嘉谷的第一批“开荒牛”的成果,如今,他们要沿着“前辈”的脚步,深入腹地,将防风固沙的“绿地毯”铺满沙漠。

铺设草方格沙障;生物土壤结皮;植树种草……改造沙漠环境,就像打游击战一样,根本无法一蹴而就,只能积小胜为大胜。

累得直不起腰,坐在地上歇一会儿继续忙活;白天沙漠中的气温高达五六十摄氏度,水管还没铺设到位,要一趟趟拉水浇灌,外衣在烈日照射下散发出一股股刺鼻的味道;成活后的防风固沙带,要重点加强管护工作,每天分组扛着铁锹,不厌其烦地巡查,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上心……

……

又是一天傍晚,起早贪黑的“开荒团队”经过一天的鏖战,纷纷返回了营地或家里。

营地里的阿莫斯透过窗户,看到虽然一脸疲惫却欢声笑语的人群回归,惊讶之色难以掩饰。

他是以色列水管理、水技术专家亚伯拉罕的助手。

嘉谷的沙漠开发规模扩大后,有意向以色列学习,建造遍及沙漠的灌溉管道网络,减少蒸发和渗漏,让赤日炎炎下辛苦挑水浇田的景象一去不返。

为此,嘉谷聘请了经验最丰富的以色列水管理专家帮忙设计方案,于是亚伯拉罕率队进驻沙漠。

安顿下来后,给以色列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人的“拼命”程度。

“他们的治沙团队好像又壮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