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文钱的红包。
娃儿也有,除去那些东西,每人手里都塞一个铜板。
吃席回礼是规矩,但像姜桃家这般还回了礼钱的倒不多见,有拖了自家三个娃来吃席的,顿时乐得没了眼,这平白的又多赚了三个钱。
姜桃一家打定了办寿宴就不挣钱,几乎把礼钱都算是回了去。那些篮子篓子布包倒也不急,没人会占个竹篮子不给,顶多明日就全送了回来。
没想到等到第二天,陆陆续续有人送篮子回来,这篮子里头不是装着一只老南瓜,就是三只大白萝卜,还有提溜了十斤大白菜来的,农家人就是这般,实诚。你待我好,我自然也把你搁心坎里。
入冬之后,天气一日冷似一日,姜桃从李敖家吃了个肚圆回来,手里头还一边提了一盒零嘴。
她打了一个饱嗝,暗道真不能上门吃喝,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呢。舌头吃惯了山珍海味,谁还想青菜萝卜混稀粥的?
远方的天际阴沉沉的,眼瞅着要刮起一阵凉风,姜桃紧了紧身上的夹袄,脚步快了些。还没过村口的小兰亭,这雨就一滴滴往下砸,没一会就开始下起了大雨。
姜桃埋头躲进小兰亭,嘴里暗道真是倒霉催的,这雨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就这时候来。刚一抬头,就见亭子里立着个人。
姜陵放下手中的书,转头看向她。
“姜陵哥哥,”姜桃大大方方的喊了声,“你怎么在这看书?”
虽然还没到隆冬时节,这冷风也不是闹着玩的,他一个单薄书生不搁屋里烤火,倒在这四面透风的凉亭里看起书了。
“这里看书脑子清醒。”姜陵微微一笑,看向她手里的礼盒,“刚从外头回来?”
姜桃提着手里那盒酥饼,点点头“是,在老爷家蹭了顿饭。”
两人杵着有点僵,姜桃偷眼瞧着他一整身的暂新锦袍,石青色的袍子袖口和下摆都滚了一道边,上头穿着一件紫檀的夹袄,紫檀色本是极其老气的颜色,但搁在面前这位如玉少年身上,却愈发衬得他清贵。
见姜桃一双眼黏在他的腰上的环佩上,他挪了挪脚,轻咳一声“这雨,大概一时半会不会停了。”
姜桃回过神来,她是第一回见到有人系环佩压袍角的,那上头的结十分精致繁复,还缀着几颗小玉珠。
“啊,我就在这等会,我爹看我还没回的话,会来找我的。”姜桃眨眨眼,冲他道,“姜陵哥哥,要吃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