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老师进来的时候,手里拿了一本《普通心理学》教材,那时已经七点一刻多了。
他来手里竟还拿着一本书,显然是故意的。即便是一个外行,大概也了解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主修,大学的教室虽少,也不至于把主修课放在下午七八节,或者晚上让学生去学,不合常理。
如若出于需要,必须带回寝室备教案,进门就有张桌子,也可以不带进来。
女老师给他打电话,他就过来,明知见访客,还带本书,显然是拿给我看的。
可是为什么呢,只是为了让我相信他是个教普通心理学的老师?有一定的权威性?初次见面,借助一本书作为道具,提升自己在访客心中的重量,也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技巧。技巧重于“巧”,用的好是技巧,用不好弄巧成拙。
但我更愿意相信另外一个说法,他是为了转移我的注意力,不至于我对他本人过度的注视。并且他成功地做到了,以致于让我在第一次咨询结束后,竟想不起他长什么样子。
“我叫l,a城人,毕业大学研究院,刚来s城学院不久,在心理学院带普通心理学和教学设计两门课。获得过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外面墙上挂有我详细的介绍。
刚才,那个老师在电话里给我简单说了你的情况,我就来了,具体我还不了解,你想说些什么呢?”l老师寒暄了几句,开门见山的自我介绍,直切主题。
即便是我主动找上门的,急需有人帮我,可是要我开口却还是很难。我迟疑不定,访谈陷入尴尬中。
“你放心,我们这里是有保密原则的。在不威胁社会安全前提下,不会将你的信息透露出去的。你尽管大胆的说,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说的。”l老师望着我的眼睛鼓励着说。
就这样,我迟疑了很久,突然又抽咽着,重复说出了第一句话,“我想以后工作离家远点,离家远点。”
不可思议,我痛苦的表情,绝情的言语,是什么让我这样一个稚嫩的声音斩钉截铁,如此决绝?
大四的十二月,毕业生陆陆续续已经开始了结束实习,学校里图书馆准备考研,考公务员,考资格证的,四六级的,无非都是参加考试。
研究生报考已经结束,再有几天需要现场确认。我报考我们省某所大学研究院研究生考试。这所研究院离我家也就不到两个小时车程。可是当我听说新疆建设兵团招聘的消息,我就坐立难安,魂不守舍,无法安静坐下来了读书了。
想来留在家乡的想法突然间被击败了,不知该如何抉择。内心无比的纠结,导致的下意识动作是抠手,右手抠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缝隙,竟硬生生抠破了皮,冷漠地看了看,只字未提。
l老师似乎没有发现,或许他敏锐地发现了,但他也知道这也只是一种释放性的发泄,只能接受,包容,转移注意力,并未制止我。
l老师“就是毕业想工作离家远点?这会儿毕业生都还在实习,你没有实习吗?”
我“嗯,我准备考研,可是听说新疆建设兵团招聘,我就突然想工作离家远点,一天就这一个念头,没法看进去书了。”
l老师“怕考不上,先工作。考研也是一个选择,你是什么专业?”
我“城乡规划。”
l老师这个专业考研挺好的呀,你报考哪个学校。我一个同学在大学就个专业,英语和思想政治成绩好点,面试通过的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不过可能没有你报的学校好,你报的那个学校呢?
我“不说。”
l老师“不想说?那说你工作吧,以前实习过吗?”
我“大学寒假三次去南方打工,带过家教,一个高二的女生英语。”
l老师“你的英语很好?”
我“没有,考了四次终于挂上滴。42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