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你不是一直想知道,奉先殿的牌匾后的圣旨上写了什么吗,我这就让人取来给你看。”
李君华叫来侍卫长,让其去取圣旨,很快,圣旨取来,容妃打开看后,发现圣旨上写的很清楚,一旦皇帝驾崩,当由太上皇决定谁来继承帝位。既不是大家理所当然认为的李昭稷,也不是传言之中的李君威。
而李君华毫不客气的说道“只有当孩子们成年,展现出足够的能力时候,我才会做出选择,他的名字才会出现在这份圣旨上。而孩子们没成年之前,这份圣旨就是这样。”
“可父皇年迈了呀。”容妃说。
李君华笑了笑,点了点圣旨“那么这个人就会换成老三君威。”
“可是。”
“如果老三也不在了,这个人就会是诚王君弘、成王兄李海。”李君华不等容妃说完,又列举了两个名字,想来他的脑袋里还有几个名字。
“那您今天说的这些,裕王知道吗,这些人知道吗?”容妃问。
李君华摇摇头“他们都不知道,尤其不能让老三知道。其实老三还是心心念念的想要让昭稷成为太子,正因如此,他才迫切的在昭稷这么小的时候,把他带离你的身边。他担心,再长大几年,就拧不过来了。你是第三个知道这个规划的人。”
“第二个人是谁,父皇?”容妃问。
李君华摇摇头,容妃又问“母后?”
李君华依旧摇摇头,他直接说道“是皇后,而且皇后那里还保存着我的亲笔所书的一份圣旨。”
容妃闻言,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李君华说道“今日跟你说这么些,就是想告诉你,对老三好一些,别总是疑神疑鬼的。我知道你一门心思的想让昭稷成为太子,相信我,老三和你的心思是一样的。我亦是如此,只不过区别在于,你认为那个位置就属于昭稷,而我和老三都想把他培养成合格的储君。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把昭稷教育成合格的储君,但我知道,皇宫肯定不是良好的教育场所。在父亲不参与下一代教育的情况下,我很确定的认为,老三是比你我都合适的人选。他对我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太子之位这件事上。
我甚至可以这么跟你说,假如有一天,老三亲口跟我说,昭稷是合格的储君,那我会毫不犹豫的立他为太子,甚至于直接禅位于他。”
“您就在这么信任他?”容妃依旧难以置信。
李君华说“这种信任并非只是因为兄弟之情,实际上,从我当上皇帝之后,我也很多次的怀疑、试探,但结果都是打自己的脸。我厌倦了这种怀疑,也已经后悔。既然事实已经无数次的打了我的脸,那就不需要再打一次了。而如果你担心昭稷无法获得太子之位,想要再为他做些什么,那很简单,你我再努努力,再生的儿子,两个儿子成功的几率总比一个高,不是吗?”
曾几何时,李君华也非常想多子多福,儿子多了,选择也就多,可是在他把裕王子嗣一样列为继承人之选后,这种想法也就淡了很多。但是他不拒绝多几个儿子,其实他也有一个野望,一个儿子继承自己的皇位,一个儿子去老三那里继承父亲的理想。
“皇上,如果父皇知道您的这些想法,会如何呢?”容妃知道,对皇帝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位早已不问政务的太上皇。
李君华道“如果父皇知道了,他肯定会骂我,然后要求我把公主们也列为考察对象。那样只会让局势更为复杂,想必你也不想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