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洪灾(2 / 3)

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在消息传达之后,即可派遣人马解救百姓,拨出白银赈灾。

皇帝有心考验两位皇子的能力,在人选方面踌躇了下。

这是个难得的表现机会,办好了能体现处事能力不说,还是收拢民心的好手段。

两个皇子自然相争,唯恐落于人后,经过角逐,圣上钦定大皇子前往。

带上令牌,带上副手,押送十万两银子去大兴河畔。

具体怎么个流程,叶从蔚不知,不过她让司竹偶尔留心着。

一直到五月份,才渐渐有消息传入京城,说是其它城镇涌入许多难民。

更有往来南北的商队叫苦连天,说南方被洪水冲击,难民太多,大大影响他们的生意。

难民哪来的?不是拨下十万两银子救灾了么?

一时间京城议论纷纷,各种猜测从各个角落冒出来。

叶从蔚悄悄张着耳朵听,却不问齐宿半句,也不跟谁打听。

她不想自己表现得太过在意,以免齐宿纳闷,偶尔听着街道传言,不过关心时事罢了。

五月中旬,谣言四起的京城更加紧张起来,不知是谁,提起清明前后皇帝祭天一事。

那会儿京城一带笼罩着连绵阴雨天之中,祈福后便放晴了,人们可欢欣了一段时日。

如今有人说,皇帝把雨水挪到其它地方去了,为保住京城而害得大兴河发生洪灾。

这话听着颇为滑稽,先不说皇帝没有这般通天能力,就那大兴河,每年都有汛期,水位上涨是必然的。

不过今年比以往更加厉害许多,所以棘手。

也不知是谁,出于何种目的浑水摸鱼,趁机散布此等谣言,引得帝王、震怒。

直接下令士兵巡城,有谁胆敢妄议传播谣言,一律抓走审问,关大牢打板子!

此令一出,效果立竿见影,谁也不敢乱说了,搞得京城内外颇为紧张。

到了五月底,徐阁老之子徐碧城奉命支援大兴河,而后不久,大皇子带着皇帝给他的一群手下,灰溜溜回来了。

这样一来,大家都懂了,徐碧城说是支援,其实是过去接手烂摊子,帮忙收尾的。

之所以需要换个主事人,眼看那些朝着北边涌来的难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大皇子把事情办砸了,洪水无情,冲击着沿岸的百姓。

大兴河两岸,算下来有六七个城镇,不仅农田全部覆盖,就连房屋也难以保全,朝夕之间失去所有,百姓无依,叫苦连天。

人们自顾不暇,圈养的牲畜无人解救,几乎全部淹死,还有来不及逃离的一些人。

五月已经入夏,便是雨天,气温也低不到哪去,尸体没有及时处理,竟然爆发了疫情!

疫情传播之快,让人措手不及,大皇子傻眼了,皇帝的那十万两远远不够用。

起初他还咬牙硬撑,想方设法企图把事情圆过去,可惜后来一发不可收拾。

大皇子不敢继续托大,只得向皇帝禀报,请求援助。

这时,难民已经逃离一部分出来,疫情也随之蔓延。

圣上本就被京城的谣言弄得心烦,听闻大皇子这般行事,气得吐了一口血。

撑着病体上朝,听从官员举荐,把徐碧城送去收拾烂摊子,再从国库拨款三十万两。

亏得这些年大洛还算国泰民安,国库存了点钱,不至于拿走几十万两就拮据起来。

只是如此一来,大皇子栽了跟头,就不能跟二皇子比肩了。

叶从蔚不由叹气,她依稀记得,前世二皇子做了太子。

二皇子这人胆大妄为,一旦他得势,只怕言行更加没有顾忌,她需要小心避开才是。

幸好最近全部人的眼睛都盯着大兴河的洪水与疫情,宫里不摆任何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