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手指突然停住,笛音戛然而止,龙少阳转过身来,这二人已赫然出现在他身前。
一亭之中,丈许距离,彼此直入眼帘。
龙少阳一眼看去,只觉这红衣公子相貌俊美,眉黛青山,双瞳剪水,面部轮廓颇为清晰,衬着一袭红衣,俊美之中透着三分英气。
那红衣公子此刻也在打量着龙少阳。
一眼瞥去,此人身材颀长,容貌清秀,衣着服饰与一般洛城青年并无二致。
正眼再看,此人两道剑眉下眼眸深邃,似是一潭静水,却不知水深几何。
见对方也在从容看着自己,毫无局促拘谨,红衣公子心里一惊“这洛城之中,敢如此与自己对视的人只怕屈指可数,眼前这人是何来头?”当下一股好奇之心油然而生。
片刻僵持后,那红衣公子略一躬身,行礼道“方才公子所吹笛音,婉转飘渺,音韵空灵,意境非凡,就是比之京城大家,也是别有一番味道!”
龙少阳还礼道“龙某一介山野村夫,粗识宫商,岂可与京城大家相提并论。这位公子过奖了!”
“公子不必自谦。”那红衣公子一边说着,已将目光落在龙少阳右手的横笛上,只觉青光一闪,便道“小弟唐突,可否借兄台横笛一观?”
龙少阳点点头,微一躬身,双手奉上。
那红衣公子收起折扇,接过横笛,摩挲笛身,上下仔细打量。见这支横笛通身色如竹叶,长约一尺四寸,上下七孔,与一般竹笛无二。只是笛身厚重,通体冰润,贴近掌心,又觉温润可人。
一缕阳光透来,更觉笛身晶莹润泽,碧绿中竟然带着一丝青光——原来这横笛并非一般竹笛,乃是昔日一巧匠剖一罕见美玉造之,其色绿中带青,其质硬如钢铁,实是稀世之珍。
那红衣公子见笛身上端刻一篆体“龙”字,想到刚才龙少阳还礼那句话,心中一动,笑道“音是佳音,笛是宝笛,可谓珠联璧合,本公子今日眼界为之一开。”说着双手便要将玉笛送回,谁知刚一伸出,手又缩回,眼珠一转,有意考较考较眼前这人,俏笑道“龙公子既然粗识音律,小弟想请教一二。”
“公子请讲。”
“龙公子可知笛始于何时,最初由何人所造?”
“据传玄黄之际,先人便用飞禽胫骨钻孔吹之,这是笛最早的模样,是为骨笛。后来圣人黄帝见竹中空挺拔,不变其材,命令当时一个叫伶伦乐官,伐昆溪之竹,制而为笛,横排七孔,吹之,其声悠远响亮,宛如龙吟。其后便用龙吟代指笛声,有人言“谁能制长笛,当为作龙吟。”有人说“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不一而足。”
“不知可否分类?”
“以音高论之,可粗分为三类,南派多为曲笛,笛身较长,笛音较低;北派多为梆笛,笛身细短,笛音较高。此外还有一种中音笛,长短、笛音介于二者之间。”
“有何技巧?”
“技巧也分南北两派,北派以花舌、滑音、吐音居多,南派则多用打音、叠音、颤音……”
他滔滔不绝,对答如流,那红衣公子和那青衣小婢早已听得目瞪口呆,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那红衣公子宛如梦中,喃喃自语“妙音,妙笛,妙人!”说完自失一笑,移步上前,接着道“常言道明珠不可暗投,玉笛自当归还。”
说着双手捧笛,走过来送还,龙少阳见状伸手便去接拿。哪知二人手间尚有两尺多距离,眼前那双手突然向后一撤,玉笛顺势从掌上滑落而下,眼见就要坠到小亭的青石地面上。
龙少阳心头一惊,未及细想,当下猛地屈身,向前蹿起,同时手臂一伸,右手牢牢将玉笛接在手中,借着冲力,左手撑地,手掌一错,顺势避开那红衣公子,就地向一侧一个前滚翻,人已稳稳站了起来——不知何时,那玉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