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成就不同了,心思细密,脑筋灵活,真是天生做买卖的人,将来准成大事。
“那你打算怎么办啊?”谢中玉问。
杨卫成捧着茶杯:“走一步看一步吧,劳驾,您能再跟我说说他们父女俩的情况嘛?”
“这孩子呀,喜欢唱歌儿,尤其是喜欢新近港台明星,有个叫朱、朱什么的,哎,我年纪大了,对这些也不感兴趣。”
“朱迪?”杨卫成有点小激动。
谢中玉恍然:“哦,对对,就是朱迪,唱那个什么吼吼哈嘿的,就是那丫头。”
“是么?”杨卫成点头。
谢中玉道:“这孩子最近在跟她爸爸闹别扭呢。”
“为啥?”
“听说朱迪要来燕京啦,想去看。但你也知道的,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哪能见得到那些人啊。老燕纵然再疼爱女儿,也无计可施。”
杨卫成哦一声,心说郑琼妹要来燕京啦?开演唱会?这丫头混的飞起啊!
当然,开演唱会什么的,只是他的猜测。这年月,老百姓的娱乐活动匮乏的有点儿可怜。
离开谢家,杨卫成便回到住处,想了又想,这事儿到底该怎么做?
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转天一早,杨卫成又跑到灯泡厂对面的馆子里蹲着。连续观察两天,终于在这天中午,看到燕松进了馆子。
和燕松一起的,还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大鼻子的外国人,赫然正是伊万。
另一个,就有点让他哭笑不得谢中玉。
幸亏杨卫成一直喜欢坐在角落里,面朝着门窗观察四周。
这馆子虽然小,但那个角落很难被注意到,因为四周堆满了酒瓶子、空纸箱。
“来来来,今天我请客,老板,好酒好菜多来点,给国际友人开开眼界。”燕松道。
“好嘞!”胖子喜滋滋地去后厨忙活。
看样子,伊万要么是没认出谢中玉,要么就是两人早就勾搭上。
不过杨卫成认为,前者更靠谱些。
在某些老外看来,国人长得都差不多,正如国人看老外。
三个人边吃边聊,原来燕松是要谢中玉当翻译,来帮他谈生意。
杨卫成听不懂俄文,但听得懂中文。
虽然燕松说的很隐晦,但他还是听明白了。
原来这老小子,是把工厂的灯泡压低价格出售,但索要高额回扣。
而他还比较有手段,不光霸占了厂里的流水线,还想方设法把城里有生产能力的相关工厂都占用了。
那些灯泡厂本就大多数是街道企业,半死不活,忽然有订单,当然来者不拒。
这也是杨卫成跑遍整个燕京,却找不到一家能生产灯泡的缘故。
“原来如此。”杨卫成暗暗点头,“一个要回扣,另一个,估摸着就是低买高卖,打着公司的旗号,做自己的买卖,安德烈肯定不知道这些事。”
伊万怎样,杨卫成丝毫不在乎,但他可不愿意自己吃亏。当然呢,捎带着,也不愿看一个疼爱女儿的父亲,因为伊万失足坐牢。
谢中玉果然对这些事先不知情,在帮忙翻译的过程中,一脸吃了屎的表情。
这年头的人,绝大部分是非常有原则性的,国家、集体利益高于自己私利。
杨卫成边吃边听,一个念头逐渐形成。
七点钟,华灯初上,燕松才推着自行车离开工厂。
天上飘起蒙蒙细雨,他赶紧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塑料袋,精心把女儿在车把手上贴的贴画罩起来。
丁零零!
燕松意气风发地打响彻铃铛,准备去亲戚谢中玉家接孩子。
可奇怪的是,他再怎么拼命蹬,车子也纹丝不动。
燕松回头一看,一小子正抓着他的车屁股,冲他咪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