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不能惹祸,这个其实与我等无关,不过他既是阻挡北伐,如今又做出这事,那就需要又一番计较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高鸣显是对此有些见解的,这边说着,见着徐进看过来,便直白道“只需要将手上这些情报,交给陛下,则必有公论,到时便是那位太子太傅再有什么说法,陛下也不至于因父子之情,而过度偏袒了。”
二人说到做到,更不啰嗦和耽搁,第一时间就将得到的情报再一次整理出来,将那重点标注出来,然后更不停留,找了最为信得过的心腹,让他们带着情报与书信,送去了太尉府。
太尉罗明则是在看过之后,也立刻做出了决定,在看过内容之后,微微一笑,很是满意,然后就开始整理明日的奏章,以及准备上给皇帝的私条。
太子的事,自然是不便于在朝会上的谈及的,但是在朝会过后,在那御书房中却是个上交的好时候。
“有了这些个陈情,便是陛下再怎么有心偏袒,也总要有所表示了吧?”
带着这样的念头,罗明不疾不徐的行卧,不见半点异样,显露出过人一等的定力,更有一种成竹在胸的运筹之感。
事情的发展,也和他预料的一样,次日的朝会上,对于北方的局势,又是一番争论,各路派系、重臣、名将接连露头登场,但是一番吵闹过后,却几乎没有什么实际的收获,不过又是一场空转。
“这般争论,几时能有真正结论?等这结论真个出现,恐怕北边的局面已经彻底平息了,眼下机会稍纵即逝,可惜这些人丝毫也不知道珍惜啊,只是为了自家的一点利益,便在这里扯皮、争吵,生生拖累了局势啊!”
摇了摇头,这位大楚太尉没有半点出面的意思,保持了沉默。
而他这位主战派的头子保持安静,底下的那些个官员、将领一个个也有些惊疑不定,以至于不好完全舒展,是以这争吵的烈度迅速降温,很快就有了平息的趋势。
高坐于龙椅之上的皇帝本就头疼于这仿佛没有尽头的争吵,每日里最希望的就是尽快平息,所以这时候一看争吵了平息的趋势,哪里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当即就出声干预,这争吵彻底掐断,宣布今日的朝会若是没有什么其他大事,就先到此为止,若是还有争论,各自回去梳理情况和思路,写成奏疏呈上来便是。
这也是与往日一般的路数,众人听着、看着,都没有什么反驳之言,驾轻就熟的顺着楼梯下来,平息了争论。
等朝会散去,已经走到后面的皇帝不由松了口气,知道总算是过了一场煎熬,但旋即这心弦又紧绷起来,因为接下来那御书房中的争论,恐怕又要开始,而且双方都是国之重臣,一个个都是拉帮结派、党羽众多,更有实际权柄,本就要靠着他们争吵才能平衡派系。
只是比起往日的居中调节、异论相搅,如今大病初愈的皇帝却已经有些心累了,没有了过往的精神,亦没有了过往的精力。
“或许朕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而且过往太过操劳国事,着实是错过了很多事端,只是怀儿不成器,朕不得不在前面给他顶着,尽量塑造一个安宁天下,好交给他手上,以至于无论是靖平南方,还是北伐出军,都不敢有实际动作,生怕一个不小心闹出不可收拾的局面,最后怀儿难以接手,但如今他似乎已有起色,在南方做的也算是有声有色,也有手段和人手,说不得考察考察,甚至可以提前让他接手国事,为朕分忧,也好让朕能解脱一番……”
这般想着,皇帝如同往日一般,轻车熟路的到了御书房坐下,而后变如同往日一般的,听着两派大臣相互攻讦、争吵,阐述自身主张,一如往昔。
只不过,一心存着要交给太子一个安稳江山的皇帝,心里早就打定主意了,这北伐的提议固然有很多道理,对于国朝而言却有好处,眼下也确实是个千载难